学习再好的孩子没有正确思维方法都是白搭
发布日期:2024-01-09 05:49:14 作者: 环球直播室1978年,美国教授做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拼图开始很简单,后来越来越难。
实验之前,教授就预料到,孩子面对困难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事实确实如此。伴随拼图越来越难,有些孩子开始抗议:“现在一点都不好玩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坚持要“放弃”,甚至直接将拼图推到地上。
但她没预料的是那些“成功孩子”的表现。当面对特别难的拼图时,一个10岁的男孩拉来一张椅子坐下,搓着双手,砸吧嘴巴,然后大喊一声:“我钟爱这一个挑战!”另一个,则露出喜悦的表情,斩钉截铁地说:“你知道吗?我认为这个拼图会非常有意思。”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多重要,能够准确的看出不同思维的孩子面对困难是全然不同的心态和看法,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左右着孩子的选择。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经过40年研究将人的思维方法分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
规避挑战,痛恨变化,老是关注限制。 不接受批评,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 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喜欢呆在舒适区中。
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一直寻找机会。 凡事皆有可能,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喜欢探索新事物。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Carol Dweck教授认为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维方法其实蕴含了无限的能量。而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慢慢的升高,给孩子们报了不少的补习班,兴趣班,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可是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拥有一直奔跑的能力才是终身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引导和培养成长型思维,才是让他一生受益的事情。
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父母容易说出一些负面的言语,比如说,你怎么才考了这个分数?“你该不会是又退步了?”孩子听到了这些话,会不知不觉地感觉自己不够优秀,开始自我否定。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很多家长的潜意识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吸取这次的教训,所以要严厉地批评。但往往孩子下一次还会继续犯错误。
简尼尔森在他的《正面管教》这本书里说过,每一次错误其实都是孩子绝佳的学习机会,家长应该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孩子发现错误的原因,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了解犯错的过程,孩子自然就能找到犯错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屈于父母的威严才不敢再犯。
孩子通过不断探索解决了问题,既锻炼了注重过程的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小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法,它能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能力能够最终靠努力得到增长,从而成为一个敢于挑战,喜欢探索的人。
大家好,我是大自然工作坊的小编,我们的宗旨是在自然中培养小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关注【大自然工作坊】,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干货。
上一篇: 从固定到成长真正拉开团队差距的思维模型
下一篇: 日本陈述首例猴痘逝世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