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028-3350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杨善基:成功属于有强烈进取心的人

详细介绍

  企业从濒临倒闭到海外上市,再到全球前三的行业“巨人”,危机感和使命感始终如影随形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到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蓄电池企业,再到全球前三、国内第一的工业电池“巨人”,双登集团上演着精彩的逆袭战,杨善基正是这一场战役的“总指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现在!”这是杨善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双登集团的前身是泰县密封蓄电池厂,上世纪90年代初,这家乡镇企业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上级部门一连派去三任厂长都没能挽回颓势。这时有人想到了在另外一家公司担任厂长的杨善基。彼时的他年轻,且善于琢磨。

  杨善基接手的是一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为了改变局面,企业决定新上项目,然而银行不肯贷款。杨善基带头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作抵押,企业其他负责人也紧跟其后,最终他们用家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

  成功常常归于那些力量弱小、看似毫无希望却充满强烈进取心的人。杨善基等企业负责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感动也激励着企业每一名员工。在双登,员工卖掉家里的肥猪凑差旅费的故事广为流传。

  1991年底,年关将至,双登研制的新一代产品终于问世,仅有的一点流动资金也“归零”了,连营业销售人员出差的差旅费也拿不出来。几名营业销售人员东拼西凑,凑了一些钱,还是不够往返的差旅费,营销主管急得抓耳挠腮,却无计可施。这时,一名营业销售人员勇敢地站了出来。原来,他家养了一头大肥猪,准备卖了过年。后来,这名营业销售人员卖了自家的肥猪,才凑够了差旅费。这一个故事感动了他们的客户。河南一家油田的采购负责人当即决定订购20万元的电池,而此前双登的单笔业务从未超过5万元。就是这笔“巨额”订单让奄奄一息的企业顺利渡过“年关”。

  俗话说,穷出来的聪明,饿出来的智慧。创业之初,为了打开销路,杨善基经常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带领5位营业销售人员外出,当时只带了出去的路费,回来的路费只能靠卖掉身上背的电池解决,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悲壮。为了节约住宿费,他们住最便宜的招待所,而且6个人只登记一个房间,2人睡床上,4人睡地板。查房的人来了,睡地板的人就躲进卫生间。那次,他们一连跑了10多个省市,跟20多家用户签订了销售合同。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情壮志造就了“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双登精神,成为双登人独有的精神特质。

  然而,杨善基清醒地意识到,仅靠艰苦拼搏只能站稳脚跟,要想成为行业最顶尖的企业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永远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祝士平是著名的电池专家,在蓄电池的研发、应用等领域颇有建树。杨善基听说后,远赴深圳与这位专家见面,他掏出身上仅有的140元钱请对方吃了顿饭。两个对电池都有研究的人一见如故,杨善基欣赏对方的卓越才华,祝士平佩服对方的远见卓识。杨善基求贤若渴,他想让祝士平加盟双登。祝士平也怦然心动,然而想法一出,立即遭到亲友的反对——从发达的深圳,到苏北的一个县城,你该不会是疯了?于是,杨善基又以三顾茅庐的精神七下深圳,诚挚邀请祝士平加盟。杨善基的真诚打动了对方。一到双登,祝士平很快就进入状态,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在祝士平努力下,双登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线,使其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后,杨善基引进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凭借其对长期资金市场的研究以及在世界银行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双登迅速在英国伦敦挂牌。又引进国内最顶级专家,成功研制胶体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多年以来的垄断。近年来,双登先后聘请多位中科院院士及国内一流大学的著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顾问,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使双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杨善基认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商业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代,形势千变万化、充满挑战,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唯有创新才能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蓄电池行业的整顿,原有3000多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削减到300多家,双登抓住行业洗牌机遇,主动转型,每年以不低于出售的收益5%的资产金额的投入科研,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双登发展研究院,着力研发节能环保、高效能产品,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双登还加大设备投入,从美国、德国、英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对整个制造流程做全面系统升级,保证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过去生产电池板栅环节比较多,整一个流程需要15个人完成,质量难以控制。为此,双登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卷绕电池板栅全自动化生产线个人操作,其生产效率是较传统设备的5倍多。

  站在新的起点上,杨善基有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战略——尽快实现两个50%目标,即国内、国际市场销量各占50%,传统产品与新能源产品各占50%。

  双登的当家人杨善基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将环保理念植入企业的文化基因,使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在业内,双登首个提出以现金收购该集团及其他电池企业的废旧电池。双登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了铅酸废污水处理设备、废水净化池及铅尘、酸雾净化装置,导入环境管理体系,废水实现“零排放”。双登在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大范围的应用智能装备,并自主建设太阳能光伏系统,全力打造生态环保的行业新标杆。

  经过多年实践,双登初步探索出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打造国际化、循环社会型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双登由此成为中国蓄电池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殊荣的企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