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已然成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作为全国发展战新产业的标杆地区,合肥市已探索出“引进项目→国资投入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支持新项目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
2023年4-6月,合肥有3家企业相继陆续登陆科创板,分别是颀中科技、晶合集成、新相微电子。
此外,合肥建投通过旗下建投资本对同属芯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新相微电子来投资参股。
作为合肥市创新产业投融资主要实施主体之一的国企平台公司,合肥建投近年来重点投向“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战新产业,主导和参与重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项目投资3260亿元,其中集团出资1015亿元。充分的利用金融和长期资金市场,建立起“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的投资结构,累计退出资金667亿元,实现收益328亿元。
此外,筛选出与合肥经济体量相当、行政级别一致的城市所属城司与合肥建投作对比分析,分别是: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沙城发”)、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城投”)、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州城投”),均为2022全国城司总资产榜单百强城司。
总资产规模方面,以四家城司所披露的2018-2022年度财务报告为基础,统计出总资产规模以及变动情况,如图所示。
合肥建投总资产规模由2018年度的4140.59亿元增至2022年度的6135.84亿元,增幅为48.19%,远高于其他三家。从总资产增长率不难发现,2020年为重要拐点,相对于其他三家,合肥建投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攀升,其根本原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工程大幅度增加。
四家城司过去五年年均营业总收入区间为200-300亿元,其中长沙城发和福州城投五年年均营收高于合肥建投,但合肥建投净利润和利润率均为最高,且远高于其他三家城司。其根本原因为合肥建投的投资收益高于其他三家公司所致(战新产业投资所实现获取的收益归属于投资收益)。
进一步分析,将合肥建投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类,包括集成电路相关这类的产品、百货超市类、天然气煤气及其安装、自来水及其安装、种子农化类以及公共交通运输等。
合肥建投的战新产业,即集成电路相关这类的产品营业收入,在2020至2022年期间呈逐年迅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速超180%,占总营收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至2022年度,已远超其他各传统业务板块。
合肥建投在战新产业上的成功在于找准确定发展趋势、抓住产业“风口”、优化投资决策机制、打通创新服务产业通道、使用好政府政策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链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为合肥城市发展和产业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