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028-3350

测一测:看你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哪个更重要?

发布日期:2024-04-02 04:34:21   作者: 环球直播室

  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一家修道院,他们都是受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兰格邀请来的。

  在这里,兰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一个地区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老人被安排在里面度过一周。

  在此期间,他们过着20年前的生活,穿着20年前的衣服,听着20年前的音乐,看着20年前的报刊。

  一周后,老人们的体质竟然变好了。在生理方面,他们血压有所降低,步态和体力等方面都有改善。而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记忆力、反应力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

  其中有一个老人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他能重新行走了。还有个老人居然玩起了橄榄球——就是超级碗那种抱着球横冲直撞的“美式足球”。

  在这个实验里,老人们必须持有20年前的心态以便适应20年前的生活,在这期间其身心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另外,她继续解释:「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根据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有一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脑活跃程度和20多岁的小年轻没多大区别,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认知能力也不比年轻人差。

  只要你开始步入老年,年轻时你对老年那些固有印象就会一步步开始蚕食你的心智:我变得体弱,多病,无助,无价值了……

  所以,如果某天你发现记忆力变差了,第一反应就是:我真的老了。从而不再像之前一样动动脑子,花时间去记东西了。

  这一切,都是思维定式在悄悄作祟。只有身处特定环境中,比如兰格教授的时空胶囊里时,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才开始试着突破现有思维定式,改变个体的生活模式,这就是“返老还童”的真相。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一书中揭示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两种思维模式在处理困难、挑战和个人选择等方面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身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常常一遍遍验证自己的能力。当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容易埋怨他人,拒绝改变,甚至直接躺平。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身的智力是可塑的、可增长的且可调控的,可通过努力学习和训练逐步的提升自身智力,并将困难和挫折看成是挑战的信念。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会更多地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为什么我们大家常常在新闻里看到,有的运动员退役后饭都吃不起,伤病缠身;而另一边,也有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读书深造,创立自己的品牌,成功换了一个赛道?

  再比如,同一单位的两个员工。一个用了十年熬到部门小主管,另一个仅用了五年就做到某个大区总经理,两个人究竟差在哪里?

  还有都是新媒体写作,为什么有人只用两年就能成为大V,付费卖货赚的风生水起,而有的人兜兜转转写了四五年,还只是个小编?

  每个人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而层次高的人会多些成长型思维,少些固定型思维。

  “拍《赤壁》,为了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拜师学习日语和围棋,他的棋力已能压制专业三级;拍《一代宗师》苦练三年八极拳,得了全国比赛第一名;《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

  这个网上流传已久的段子,恰好证明了张震这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如何从始至终保持并提升的演戏激情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不会的东西就要去学,不学就永远都不会

  ※本测试基于Dweck等人(1995)提出的思维模式(Mindsets)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成长型思维量表改编而成,用于评估你的思维模式倾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华社快讯:伊朗新闻媒体报道,以色列1日空袭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大楼,造成伊朗革命卫队一名指挥官在内5人死亡。

  长城魏建军组织高管和专家评审小米SU7:小米汽车成立才3年,很值得肯定!雷军:发我们学习下

  《人世间》郝冬梅至死不知,40岁就是副厅级干部的丈夫周秉义,在国外和真爱亲密拥抱

  苹果将iPhone 6 Plus定义为过时产品 iPad Mini 4已成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