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028-3350

终身成长_思维

发布日期:2024-01-15 12:53:34   作者: 环球直播室

  微软CEO萨提亚在《刷新》一书中重点介绍了《终身成长》一书,事实上,他在微软最大贡献就是重塑微软文化,其中有两点主要的因素,第一是同理心,第二是「成长型思维」。

  他在职业生涯中面临过非常大的痛苦。因为工作原因,他与家人分隔两地相距数千公里,而他的女儿在出生之后也有先天缺陷,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的妻子送他一本《终身成长》,他最终利用从书中汲取的力量,成功的熬过了艰难时期,也帮助了他更好的重塑微软文化。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学习型文化。事实上,我们大家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来描述新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关于每个人的,任何具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都能摆脱束缚,战胜挑战,进而推动我们各自的成长,并由此推动公司的成长。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学习型文化。事实上,我们大家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来描述新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关于每个人的,任何具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都能摆脱束缚,战胜挑战,进而推动我们各自的成长,并由此推动公司的成长。

  我讲的并不是净利润的增长,而是我们个人的成长。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长,公司也会成长。

  我讲的并不是净利润的增长,而是我们个人的成长。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长,公司也会成长。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的对不确定性作出反应,在技术快速变化时,纠正自己犯的错误,因此就需要不断「刷新」。」大家由此能够知道,《刷新》这本书名字的来源。

  他的同理心也源于这段很难的生活,他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有许多同样的家庭也需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因此,如果能解决一家的问题,分享这样的解决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更多人,帮助更多的家庭。

  这让我想到我在过去几年的进步,也与同理心以及终身成长两点紧密关联。34 岁 - 35岁之间的焦虑,让我真正体会到内心的焦灼,产生的巨大痛苦伴随着职业危机和财务危机,也经常让我夜不能寐。

  我在克服这样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有很多人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当我公开的谈论自己的问题和经历,谈谈自己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我也会帮助到他人,同时自己的状况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无论是「改变自身」微信公众号还是「辉哥奇谭」都与同理心密切相关。

  在我选择日更「辉哥奇谭」公众号之后,更使我开始不断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反思。换了新工作之后,我发现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我开始不再回避自己的问题,而是开始直面这样一些问题。这是我七八年以来,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因为我愿意看到自己的阴暗面,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终身成长》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 · 德韦克,他把自己数十年的研究总结成这本书,这本书在亚马逊的畅销书榜上盘踞十年以上,很多人都引用这本书中内容。

  成功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天赋或者外部条件,重点是自己的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在的成果,避免未来任何可能的失败,还是努力不断去追求新的挑战?

  成功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天赋或者外部条件,重点是自己的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在的成果,避免未来任何可能的失败,还是努力不断去追求新的挑战?

  体育界的例子中,作者提到一位年轻的高尔夫球天才加西亚,在他成功的时候,他像年轻版的泰格·伍兹,但是当他表现下降的时候,它的魅力就消失了。

  他把责任推在球童们身上,把所有的球童都开除掉了,又怪自己的鞋,甚至怪球场的官员,这就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拥有者面对失败时,独特的补救方法就是不断地推卸责任。

  成长型思维的典型案例是迈克尔·乔丹。和我们想象中的成功者不同,乔丹其实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高中校队,他就被淘汰了。母亲告诉他回学校好好训练,他就每天早晨六点离开家,在上课前抽空练习,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在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比如防守动作,控球能力和投篮。教练对他的超出常人的努力深感惊讶。

  大学时我常看NBA的比赛,那时候看的热泪盈眶,会觉得乔丹像英雄一般,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整支球队。当时他的球队并不如对手,乔丹也不像年轻时那么生猛,场面的艰难让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悲情的英雄,但终究是取得了胜利。

  后来我了解到,乔丹清楚自己的体力和灵活度确实不如以前,他更努力的训练自己的协调性和动作。他会去练习标志性的后仰跳投。每次看到他在众人的包夹之下,完成一记漂亮的后仰跳投之后,我们都会全场欢呼。

  他在加入联盟的时候,是一个灌篮好手,但在离开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球员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被成长型思维所驱动的人的例子。

  书中还提到很多商界领袖的例子,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成功的商业领袖就一定是成长型思维,相反,很多人其实都是偶然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可能是源于运气,但他们会把运气视为自己的天才。

  这让我想到很多国内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可能包含了很多的运气成分,比如时代的成分、改革开放红利和人口红利等。

  他们会误以为成功是自己的才能带来的结果,不断地在寻找更多的天才加入他的战队。但来的每一个人最终都令他失望。而周围的人都认为是他的不足导致公司发展受挫。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愿意为结果负全责,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其他人身上,把功劳都揽在自己怀里。这种成功很难得到延续。

  我最近打算阅读更多有关成长型思维的书籍,直到把培养和推广成长型思维的方法都能总结出,再和你进一步的分享。

  另外注意,书中强调到,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所占比的比例会不一样,没有哪个人只有固定型思维,也没有哪个人只有成长型思维。

  了解到这一点,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羞愧,反而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面对事实和自己,要终身努力,不断改变和成长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