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028-3350

始终没有准备好?你可能患有“完美主义瘫痪症”

发布日期:2024-01-15 12:53:43   作者: 环球直播室

  你是否面对迫在眉睫的任务,却始终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无法行动?你是否明知道一件事情十分重要,却总是无法下定决心开始,而是一拖再拖?你是否认为,如果一件事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那么宁可放弃不做?如果上面讲述的情况说中了你,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性患有“完美主义瘫痪症”。

  “完美主义瘫痪症”指人因害怕无法完美做成某事,而一直拖延不开始,导致该事长期“瘫痪”。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许多人都持有“我一定要做到完美”的信念,害怕发生错误,害怕面对失败,于是一再逃避甚至放弃,同时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内耗,深感痛苦和焦虑。

  如汪国真诗中所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真正阻碍我们迈出脚步的,并非外因,而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人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指人相信自身的能力能提高,而固定型思维指人认为能力与生俱来,难以提升。

  固定型思维者因为相信能力不可改变,所以力图验证自己能力较强。他们都以为,努力并不重要,因为努力无法确保成功,反而越努力越体现自己无能。面对挑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避开,安稳待在“舒适圈”里,只做自己擅长之事。一旦遭遇挫折,固定型思维者会将其归因为自身能力低下,并深受打击;他们不习惯于从挫折中学习,而是想发设法“挽尊”,摆出各式借口,或从比自己更差的人那里寻找安慰。

  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只要努力就可提升能力,因此他们专注于完善自我们,享受努力的过程。成长型思维者会积极寻求挑战,不怕困难挫折,将其看成超越自我的机会。即使遭遇失败,他们也不会怀疑自身能力,而是将失败看作需要面对的问题,不断努力将其解决。

  可见,固定型思维像是“完美主义瘫痪症”的幕后推手。“我一定要做到完美”“不能确保成果就不敢尝试”的种种想法,恰恰反映出人们极力想要验证自己能力强,害怕被认为无能。固定型思维会让人不断为自我设限,给自己套上沉重枷锁,不敢直面挑战,也没有办法接受失败。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偏向固定型思维也无需沮丧。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都具有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在不相同的领域表现出不同思维模式。例如某些人在学习领域具有成长型思维,但在社交方面却表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不会消失,我们应该意识到固定型思维带来的危害,并尽力培养、唤醒成长型思维。

  遇到问题或挑战时,将“可以吗”的问法转变成“怎么样才可以”。“可以吗”往往会引发固定型思维,而“怎么样才可以”会迫使个体思考处理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寻找借口逃避或放弃。

  表扬时,可以将“你很聪明”改成“你很努力”“你使用了正确策略”,因为“聪明”传达出成功源于固定的品质,而“努力”“策略”则传达出个体的投入引发积极结果。

  批评时也需遵循同样的原则,将“你不擅长”改成“目前的策略不奏效,需尝试新策略”。这样的反馈能促使个体反思,从而想方设法提升能力。

  拥有表现目标的人旨在让别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好评,而拥有掌握目标的人力图学习新事物、掌握新知识。表现目标以展示为主,关注他人的评判,这往往会引起紧张,让人受挫。而掌握目标看重掌握技能或者知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事实上,只有不尝试的人才会永远不失败。对于成长型思维者来说,成功并非象征具有天赋和才智,只能证明付出努力;失败也只说明此次没有成果,并非表示某人彻头彻尾不行,导致失败的原因并非不擅长,而是仍需提高。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如果能及时觉察自己当下的想法,并辨识该想法所属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可以及时作出调整,在不断反思纠正中,我们便能慢慢摆脱固定型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依靠成长型思维实现真正的成长。

  你是否找到了“完美主义瘫痪症”的症结?担心不够完美而一再拖延、故步自封的背后就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它阻碍你勇敢迎接挑战,让你一步步掉进完美主义的陷阱。当然,你也无需成为“完美”的成长型思维者,这样的期待反而是固定型思维的表现。完美并不存在,万事无法俱备,因为成长才是主旋律。从“瘫痪”的状态中苏醒过来,勇敢享受成长吧!